



為最佳 BioWare RPG 投下您的一票,或查看社群投票結果!
前《闇龍紀元》執行製作人 Mark Darrah 透露,美商藝電與 BioWare 在《闇龍紀元:障幕守護者》早期開發階段未能提供足夠支援。
這位資深開發者近期透過YouTube 影片分享他參與這款知名奇幻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的經歷。他的敘述聚焦於 2017 年——Darrah 稱之為「BioWare 歷史上最具關鍵性的一年」——詳細說明了公司決策如何同時影響《障幕守護者》的早期開發與《質量效應:仙女座》的最後階段。
Darrah 的陳述始于 2016 年底,當時他暫時被調派去監督《仙女座》的完成工作。他回憶道,《闇龍紀元》團隊當時感到「被忽視」,並且獲得「來自 BioWare 或美商藝電高層的支援微乎其微」。雖然此舉本是為釋放資源給下一款《闇龍紀元》的權宜之計,但最終證明此策略效果不彰。
「這標誌著我們首次經歷領導層的中斷——有專案負責人在開發中途被調離,」Darrah 解釋道。「雖然在《仙女座》最後衝刺階段,我的離開對《闇龍紀元》並未造成關鍵影響,但這為從進行中的專案抽調關鍵人員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。」
隨著《仙女座》於 2017 年 3 月問題頻發的發行後,BioWare 面臨來自新任美商藝電高層更嚴格的審視,這些高層極度專注於專案成果。由於《質量效應》系列的反響,工作室領導層轉移了重心,但 Darrah 堅稱,在此期間《闇龍紀元》持續獲得不足的支援。
Darrah 直接向美商藝電執行長 Andrew Wilson 與當時的高層 Patrick Söderlund 提出他的憂慮,並得到了關於《闇龍紀元》優先地位的口頭保證。儘管那年夏天資源分配有限,Casey Hudson 回歸擔任工作室負責人的意外宣布仍讓團隊措手不及。
「作為 BioWare 第二資深的領導者,在未經任何商議的情況下得知 Hudson 復職,感覺極不受尊重,」Darrah 指出。「雖然我的意見可能不會改變這個決定,但將關鍵利益相關者排除在如此重要的人事決策之外,會削弱工作室的領導力。」
當 Darrah 預測 BioWare 將把重心轉向《冒險聖歌》時,美商藝電領導層再次承諾會優先處理《闇龍紀元》。「歷史證明這些保證並未兌現,」他補充道。
美商藝電對《冒險聖歌》(該作於 2019 年發行狀況不佳)日益增長的投入,恰逢資源一再從後來的《障幕守護者》專案中被轉移。根據 Darrah 的說法,這些持續的干擾迫使《闇龍紀元》專案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設計變更。
儘管獲得評論界讚譽(包括我們給出的 9/10 評分),美商藝電後續仍將《障幕守護者》於 2024 年的發行描述為商業上的失望。前開發人員對此評估提出異議,部分人士建議 BioWare 應效法 Larian Studios 開發《柏德之門3》的模式。
該工作室近期將重心重新放在《質量效應5》上,導致於 2024 年 1 月發生影響《闇龍紀元》團隊的大規模裁員。